第46章攻心攻城
關燈
小
中
大
第46章 攻心攻城
崔希逸聽得許久,再見到宋通的圖畫,不禁愕然道:“你是要兵士們攥著這些物什,拋向敵方嗎?”
宋通連忙搖頭,表示不必如此。
崔希逸這才放下心來,連聲說道:“我佛!你剛才好像是說要拿在手裏,拉下什麽引線後再擲出去的。如果這兩個物什的威力,如你所說那樣。豈不是令兵士當即就嚇得,嚇得,”
崔希逸雖然沒有再說下去,宋通也已懂得他沒有說完的話:想到自己手中的東西,是可以令敵方粉身碎骨的。恐怕這些唐朝士兵,首先就會覺得這東西隨時可能會爆炸在自己手中,而因為這恐懼嚇尿了自己的褲子。
手榴彈、手雷的操作,需要兵士了解原理後的反覆練習,才可以進行實彈投擲。
現在大唐的兵士,別說不懂得這些物理、化學的原理,就是軍中的那些胡族士兵,更是從小放羊長大,哪裏認得幾個漢字?
因此,對於士兵的基礎知識教育,說多了只會人讓他們晚上睡覺更香甜——因為都聽暈了頭。
宋通見崔希逸稍微安心,就再解釋道:“照著手雷的模樣,做出一些。然後,再對投石機進行改造。”
投石機,是進行大規模戰鬥,尤其是己方攻擊敵方的城市時,用到的大型軍械。
其大致的構造,就是將幾個木架立好,中間貫穿一根橫木。橫木的中間開一個洞,於其間縱向穿過一根長木,以此作為杠桿。
這根縱向長木的一端,是用帶有一定彈性的繩索,拴掛一個大兜囊;另一端,是幾十根垂掛著的繩索。
兵士預先估計好投石的距離,調整好這根縱木的中間點後,予以固定。
隨後,有兵士將幾十斤、甚至上百斤的石塊,擡入兜囊內。這邊沈重,必然是放在了地面。
杠桿的另一端必然翹了起來,那些繩索也就懸在了半空。
接著,有十數名至數十名不等的士兵,再一起用力向下拉拽那些繩索。合力之下,杠桿那頭被迅速拉起。都囊中的巨石,立即竄向半空,飛入敵方的城墻、城樓。
石塊本身的重量,再加上巨大的慣性,甚至可以將城樓擊塌。
身為軍伍中人,又是官居河西節度使的崔希逸,對於戰陣中各種武械,如果說對它們的構造,不很清楚也還可能。但他最起碼,對於各樣武械大致的使用方式,是有基本了解的。
聽著宋通的話,崔希逸慨嘆著說道:“不僅唐軍經常使用投石機。因為其構造簡單,威力甚大。蕃方因為或者派出間諜,或者擄掠漢人工匠,也學會並大量使用投石機,來攻打唐方的城池。”
有史記載,一次慘戰鬥中,被困在城中的唐軍,接連受到蕃方投石機的打擊。慘烈至極——沒幾天,別說城內的屋舍,盡被從城外投來的飛石毀壞。就連城內的水井,都被接連不斷地飛來的亂石填滿了。
宋通當然知道這些信息,也是慨嘆不已。
隨後,他就為崔希逸解釋著說,投石機的規模,本來也可以依據進攻城池、營砦的不同,而分出來大小。
就以上述蕃方進攻唐方城市的這次戰鬥來說:史書記載,幾天後,城內的地上,或者是大可一抱的巨石,或者是拳頭大的鵝卵石。
這就說明,這些石頭,是由不同大小的投石機進行投擲的。或者由大型投石機,將散亂的許多小石頭聚在一起,進行拋擲。
總之對於拋石機的了解,即便是普通士兵,也可以懂得並輕易操作。
攻城,肯定需要大型的機械;而如果兩軍在野外對壘,如果需要投石機投石,以打散、打亂對方的戰陣隊形,自然就可以是使用小型的投石機了。
崔希逸聽著連連點頭,但是對於宋通所說的手雷的引爆,還是很不放心。
宋通也承認,這些武械,正因為對敵方將會產生巨大的威力,也就同時會對本方的保管以及使用,暗含著一定的風險。
因此,宋通建議:以鄭德淳為首的,這些懂得制造的道士們為基礎,編為一支特別的隊伍——保管、運輸,以及臨敵時,用簡單易懂的語言,迅速告知士兵,使他們盡快掌握。
崔希逸聽了,心中寬慰。對於宋通目前制造出來的武械,崔希逸當然覺得甚為震撼、震駭。但對於宋通縝密的後續建議,他覺得更為讚賞。
因為,能夠掌控全局的,才是真正的大將之材。更何況,宋通對於南面的氣焰正是囂張的吐蕃,也還有欲要解決的大策略提出來。
想到這裏,崔希逸再問:“就以這些武械,來攻擊吐蕃嗎?”
宋通笑著搖搖頭,緩緩地說道:“用兵之道,攻心為上,攻城為下。心戰為上,兵戰為下。我原本的建議,就是攻其心!但現在武械已然造出,就不必那樣緩慢。即便如此,若要敵方真心降服,攻心仍不可缺!”
說著,宋通就將自己的觀點,逐一說了出來。
吐蕃處於高原地帶,的確因為地廣山高,氣候惡劣而不易攻伐。而大唐,也並非只能遭受他們的騷擾。可以由勇悍兵將,拒守在吐蕃西出於闐,或者北出祁連山的各個要道、山口。
這樣,唐方既可以節兵省費,又使得蕃方只能困守自然條件惡劣,又還物產缺乏的高原地區。
崔希逸聽了,表示不很認同:“要道、山口雖有重兵,但蕃方對於地形也極為熟悉。他們或者翻山越嶺,或者穿越小道,更或者集中兵力迅速攻擊我方某處,也是難以抵擋。”
宋通點頭稱是:“嗯,即便如此,也對蕃方產生了極大的消耗。”
說著,他繼續陳述著後續觀點。
此時的吐蕃王國雖然強悍,但也是要盡可能轉移內部矛盾。就像諸葛亮借著出兵攻打曹魏,而使蜀國內部的矛盾減弱一樣。
吐蕃自從創立伊始,貴族階層也是紛爭不斷的。另外,王族悉拔野氏能夠直接控制的人口數量,也並不多。吐蕃也是采取貴族之間的聯姻,既保持貴族關系的穩定,再借由姻親去控制其他部族。
象雄、蘇毗、黨項羌、白蘭羌、吐谷渾等諸族,是吐蕃王國內,人口及活動範圍更廣的屬眾。
部族多了,自然可以為王族貢獻更多的財富。但同時,部族之間,甚至部族與王族之間,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明爭暗鬥。
比如吐蕃最早和吐谷渾的爭鬥。在他們連續地打擊下,建國數百年的吐谷渾王國瓦解。但武力威嚇之下,心裏存著亡國陰影的吐谷渾人,一直對吐蕃並不屈服。
其他諸族,緣由或許不盡相同,但在吐蕃貴族的高壓統治下,情況大致如此。
崔希逸聽到這裏,連聲稱讚:“嗯,我明白宋六郎的語義了。這是要激化蕃方內部的爭鬥,令其自顧不暇!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崔希逸聽得許久,再見到宋通的圖畫,不禁愕然道:“你是要兵士們攥著這些物什,拋向敵方嗎?”
宋通連忙搖頭,表示不必如此。
崔希逸這才放下心來,連聲說道:“我佛!你剛才好像是說要拿在手裏,拉下什麽引線後再擲出去的。如果這兩個物什的威力,如你所說那樣。豈不是令兵士當即就嚇得,嚇得,”
崔希逸雖然沒有再說下去,宋通也已懂得他沒有說完的話:想到自己手中的東西,是可以令敵方粉身碎骨的。恐怕這些唐朝士兵,首先就會覺得這東西隨時可能會爆炸在自己手中,而因為這恐懼嚇尿了自己的褲子。
手榴彈、手雷的操作,需要兵士了解原理後的反覆練習,才可以進行實彈投擲。
現在大唐的兵士,別說不懂得這些物理、化學的原理,就是軍中的那些胡族士兵,更是從小放羊長大,哪裏認得幾個漢字?
因此,對於士兵的基礎知識教育,說多了只會人讓他們晚上睡覺更香甜——因為都聽暈了頭。
宋通見崔希逸稍微安心,就再解釋道:“照著手雷的模樣,做出一些。然後,再對投石機進行改造。”
投石機,是進行大規模戰鬥,尤其是己方攻擊敵方的城市時,用到的大型軍械。
其大致的構造,就是將幾個木架立好,中間貫穿一根橫木。橫木的中間開一個洞,於其間縱向穿過一根長木,以此作為杠桿。
這根縱向長木的一端,是用帶有一定彈性的繩索,拴掛一個大兜囊;另一端,是幾十根垂掛著的繩索。
兵士預先估計好投石的距離,調整好這根縱木的中間點後,予以固定。
隨後,有兵士將幾十斤、甚至上百斤的石塊,擡入兜囊內。這邊沈重,必然是放在了地面。
杠桿的另一端必然翹了起來,那些繩索也就懸在了半空。
接著,有十數名至數十名不等的士兵,再一起用力向下拉拽那些繩索。合力之下,杠桿那頭被迅速拉起。都囊中的巨石,立即竄向半空,飛入敵方的城墻、城樓。
石塊本身的重量,再加上巨大的慣性,甚至可以將城樓擊塌。
身為軍伍中人,又是官居河西節度使的崔希逸,對於戰陣中各種武械,如果說對它們的構造,不很清楚也還可能。但他最起碼,對於各樣武械大致的使用方式,是有基本了解的。
聽著宋通的話,崔希逸慨嘆著說道:“不僅唐軍經常使用投石機。因為其構造簡單,威力甚大。蕃方因為或者派出間諜,或者擄掠漢人工匠,也學會並大量使用投石機,來攻打唐方的城池。”
有史記載,一次慘戰鬥中,被困在城中的唐軍,接連受到蕃方投石機的打擊。慘烈至極——沒幾天,別說城內的屋舍,盡被從城外投來的飛石毀壞。就連城內的水井,都被接連不斷地飛來的亂石填滿了。
宋通當然知道這些信息,也是慨嘆不已。
隨後,他就為崔希逸解釋著說,投石機的規模,本來也可以依據進攻城池、營砦的不同,而分出來大小。
就以上述蕃方進攻唐方城市的這次戰鬥來說:史書記載,幾天後,城內的地上,或者是大可一抱的巨石,或者是拳頭大的鵝卵石。
這就說明,這些石頭,是由不同大小的投石機進行投擲的。或者由大型投石機,將散亂的許多小石頭聚在一起,進行拋擲。
總之對於拋石機的了解,即便是普通士兵,也可以懂得並輕易操作。
攻城,肯定需要大型的機械;而如果兩軍在野外對壘,如果需要投石機投石,以打散、打亂對方的戰陣隊形,自然就可以是使用小型的投石機了。
崔希逸聽著連連點頭,但是對於宋通所說的手雷的引爆,還是很不放心。
宋通也承認,這些武械,正因為對敵方將會產生巨大的威力,也就同時會對本方的保管以及使用,暗含著一定的風險。
因此,宋通建議:以鄭德淳為首的,這些懂得制造的道士們為基礎,編為一支特別的隊伍——保管、運輸,以及臨敵時,用簡單易懂的語言,迅速告知士兵,使他們盡快掌握。
崔希逸聽了,心中寬慰。對於宋通目前制造出來的武械,崔希逸當然覺得甚為震撼、震駭。但對於宋通縝密的後續建議,他覺得更為讚賞。
因為,能夠掌控全局的,才是真正的大將之材。更何況,宋通對於南面的氣焰正是囂張的吐蕃,也還有欲要解決的大策略提出來。
想到這裏,崔希逸再問:“就以這些武械,來攻擊吐蕃嗎?”
宋通笑著搖搖頭,緩緩地說道:“用兵之道,攻心為上,攻城為下。心戰為上,兵戰為下。我原本的建議,就是攻其心!但現在武械已然造出,就不必那樣緩慢。即便如此,若要敵方真心降服,攻心仍不可缺!”
說著,宋通就將自己的觀點,逐一說了出來。
吐蕃處於高原地帶,的確因為地廣山高,氣候惡劣而不易攻伐。而大唐,也並非只能遭受他們的騷擾。可以由勇悍兵將,拒守在吐蕃西出於闐,或者北出祁連山的各個要道、山口。
這樣,唐方既可以節兵省費,又使得蕃方只能困守自然條件惡劣,又還物產缺乏的高原地區。
崔希逸聽了,表示不很認同:“要道、山口雖有重兵,但蕃方對於地形也極為熟悉。他們或者翻山越嶺,或者穿越小道,更或者集中兵力迅速攻擊我方某處,也是難以抵擋。”
宋通點頭稱是:“嗯,即便如此,也對蕃方產生了極大的消耗。”
說著,他繼續陳述著後續觀點。
此時的吐蕃王國雖然強悍,但也是要盡可能轉移內部矛盾。就像諸葛亮借著出兵攻打曹魏,而使蜀國內部的矛盾減弱一樣。
吐蕃自從創立伊始,貴族階層也是紛爭不斷的。另外,王族悉拔野氏能夠直接控制的人口數量,也並不多。吐蕃也是采取貴族之間的聯姻,既保持貴族關系的穩定,再借由姻親去控制其他部族。
象雄、蘇毗、黨項羌、白蘭羌、吐谷渾等諸族,是吐蕃王國內,人口及活動範圍更廣的屬眾。
部族多了,自然可以為王族貢獻更多的財富。但同時,部族之間,甚至部族與王族之間,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明爭暗鬥。
比如吐蕃最早和吐谷渾的爭鬥。在他們連續地打擊下,建國數百年的吐谷渾王國瓦解。但武力威嚇之下,心裏存著亡國陰影的吐谷渾人,一直對吐蕃並不屈服。
其他諸族,緣由或許不盡相同,但在吐蕃貴族的高壓統治下,情況大致如此。
崔希逸聽到這裏,連聲稱讚:“嗯,我明白宋六郎的語義了。這是要激化蕃方內部的爭鬥,令其自顧不暇!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